認識多一點,生活才會變得精彩一點!

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

我在《東方日報》2012年5月份的專欄:“避免悲劇重演!”


記得,筆者在念新聞第一堂課時,講師曾對我們說:狗咬人不是新聞,人咬狗才是新聞。不過,最近我國常發生狗咬人事件,而且轟動全國,成了眾媒體頭條新聞。原因是,這些狗竟然把活生生的人給咬死,釀成悲劇。

怎麼說呢?繼一名愛爾蘭籍旅客在檳城被兩隻土狗咬死後,一名74歲老翁在雪州住家附近晨運時,慘遭一隻衡出屋外的惡犬咬死。

據獸醫局鑒定,咬死人的惡犬,一隻美國斗牛犬混血品種(America Bull Terriercross blood),屬於禁止在大馬飼養的惡犬。

筆者不解的是,政府自2002年開始便限制這品種的惡進入馬來西亞,許多國家包括菲律賓、歐盟、美國、新加坡及日本等都已把它列入黑名單,不過為何我國還是有人可以偷偷飼這品種的惡犬

如今,這惡犬已鬧出人命,而飼養的主人又如何面對法律責任?相信在大馬,還是有許多人飼養這品種的狗。由於這品種的惡犬殺傷力非常大,屬於斗狗品種,如果沒有小心看顧,將把人攻擊至死。

因此,筆者希望所有飼養這品種的惡犬主人,應該作好防範狗咬人的措施,以免更多人遭殃。

筆者認為,最有效的防範措施,就是為惡犬系上狗鏈。怎麼說呢?當主人外出或家裡的大門打開時,請用犬帶將狗系好,以防惡犬流出咬人或把路人吓壞。

接著就是要求狗主人時為愛犬打防疫針,以免愛犬不小心咬傷他人時,傷者不會染上疾病。

另外,當主人發現愛犬性格突然變得凶狠時,請立刻采用口罩,將愛犬的嘴巴套上,以防咬人。如果愛犬處於發情期或哺乳期,情緒不穩定時,請減少帶愛犬出門,以免發生不愉快事件。

當然還有很多方法可以防範狗咬人,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政府應該嚴厲管制商人把這品種的惡犬引進大馬;若有必要,當局應該立法對付這些商人,避免悲重演。

注:此文已於2012年5月15日,刊登在《東方日報》紙上議會,題目是: 如何防範狗咬人
。- 作者 :葉晉仰

我在《東方日報》2012年4月份的專欄:“外國警方是如何尋找失蹤的少年?”

上週,全國警察刑事調查總監拿督斯里巴克里再尼透過媒體表示,我國人口失蹤案已到達令人擔憂的地步,平均每天兩名少年人被投報失蹤。

巴克里再居也向各報媒體公佈,統計數據顯示,從2008年至2011年期間,共7662人被投報失蹤,當中3226人是年齡介於14至17歲之間的少年,1202人為少女。

這個數據經已引起眾人的關注。筆者不解的是,為何這麼多年來,人口失蹤案會不斷在我國發生?究竟問題出在那裡?而我們的警方又有何應對方案來解決這項問題?

從這群失蹤少年的年齡來看,單是14至17歲之間的失蹤人數就佔了3226人。而在這些數據當中,是否也有一部份少年是因為與父母關係不和,而選擇離家出走?這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,才能獲知答案。

不過,若要減少少年失蹤案,警方還得費一番功夫去解決,不然,失蹤的人口將會每年持續攀升。

為了獻出一份棉力,協助警方尋找和提供如何解決少年失蹤案的各種方法,筆者稍微查看了一些國外資料,發現在國外,那裡的警方確實有一套方案來處理那些失蹤少年的案件。

例如在鈕西蘭國家,雖然少年失踪案也很常見,但絕大多數失踪的孩子都會被找回來。一般上,該國政府都會投入巨大的警力資源和社會力量來尋找失踪的少年。

而在美國,該國警方也在接獲少年失蹤的投報後,即刻展開搜查行動。隨後,警察會開始在數公里範圍內大面積搜索,並出動直昇機,以及啟動“全國少年警報系統”,向全國發布尋人公告,在媒體及社區的配合搜尋下,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,即成功尋獲失蹤的少年。

筆者並不認為,我國警方辦不到這一點。其實,我國也可以像外國警方一樣,在接獲少年失蹤的投報時,應立刻展開調查。

我國警方不需出動直昇機,不過可透過媒體廣播的力量,立即公佈失蹤少年的資料和照片,讓更多人包括非政府組織、社區或自願巡邏隊參與尋人行動。

雖然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力量也非常大,但是少年失踪這樣的事情最後還是得依靠警方解決,私人和社會力量只能發揮輔助性的作用。

因此,當失蹤案發生後,警方還是必須負上應有的責任,立即展開尋人行動,那怕機會渺茫,警方也必須得出動人力,以不放棄精神,誓必為投報者尋獲家人,若警方只抱著冷漠態度處理,那將令更多無辜人口或少年失蹤。

注:此文已於2012年4月,刊登在《東方日報》紙上議會,題目是:少年失蹤問題。- 作者 :葉晉仰